難得吃美國菜, 都是心血來潮之作. 回想以前在台北, 和朋友了約了最多是去吃日式燒肉, 義大利麵, 港式飲茶, 韓式辣湯鍋......就是最少約了去吃中菜. 因為, 啊中菜回家吃就好了啊. 上館子當然是去找新鮮的.
但是現在的飲食可是台到底了. 西式的菜也偶而會去吃, 但真正能心悅誠服感到美味的, 還是中菜啊. 不過偶而插花一下還是要的. 小妮現在對義大利麵很有興趣, 一個人可以自己吃一份比大人還猛, 不過她也是西菜新手, 賞味項目非常有限(連批薩這種國際共同語言都還沒學會還能說什麼).
美式前菜裏面, 我最喜歡吃這種青口, 或是炸辣雞翅(這個覺得較LOW), 炸花枝也不賴....沒點炸雞翅因為在外面的雞肉我們不常吃, 而且, 最愛吃雞翅的小妮看到雞翅是辣的一定很不爽. 這種紅醬口味的青口很少失敗的, 海鮮只要夠青, 想失敗也不容易.
炸的蚵仔酥當然是好吃的. 不過很不過癮. 在台灣, 點蚵仔酥一整盤都是炸得香酥的蚵仔耶, 而且我愛小顆品種的蚵仔, 香氣較足, 太大的吃了怕怕. 這個是加點沙拉油醋的調味, 減低炸物的油膩, 還不錯吃, 就是份量少了些(又來了), 呵呵.
牛排表現相當不錯, 尤其那個醬, 有點微辣的重味青醬味混合的感覺, 很解膩, 頗搭配的. 我很糟糕, 吃牛排是一定要醬料, 這點在美國真的很拿不出去. 因為美國牛排汁鮮味美, 通常一點鹽和香料下去GRILL就吃原味了. 但我沒醬不行, 整個有孤單的感覺啊. 可是要是拿出蕃茄醬來給我, 我又會內心大翻白眼啊. 真的是很難纏的外國客人.
這種醬汁半燴煮的魚排(被我形容成中菜了)我很少點, 試試看. 我對紅醬汁的要求第一是不能過酸, 再來則是要有豐富的香氣層次, 讓人吃著感覺裏面加了很多不像表面呈現這麼簡單的蔬菜和香料....事實上美式菜煮起來不難, 是備料很麻煩, 一道菜裏通常材料也不少, 剁完爆香完用BLENDER打細再過濾, 總之端上桌要讓客人看起來畫面簡單, 但滋味多層次就對了. 湯汁很佳, 我用麵包沾著吃覺得很不賴.
甜點是卡士達醬汁的梳芙蕾(雖然我不覺得是), 西式甜點真的不是我的菜, 要讓我大大誇讚真的不簡單, 通常都太甜太HEAVY了, 他們的甜點都一定得要配黑咖啡吧?
下次來應該會點義大利麵了. 小妮一直該該叫為何不點她愛吃的鮮蝦義大利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