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看了時報週刊的專題介紹, 講到公館. 我從小可算在公館混大, 真的覺得很有感觸哩.


公館算是南區的學生集散地. 所有新店, 景美, 木柵, 中和永和的學生, 都能在公館換車, 四通八達通向台北市中心的各角落. 以前沒捷運, 全民坐公車, 所以尖峰時間在公館這類的轉運站, 學生上班族, 人潮簡直多到恐怖.


對公館的初記憶, 應該從初中開始. 當時的公館真的好熱鬧. 從公館站的天橋下去, 在水源市場前一堆成排的地攤, 吃的用的玩的什麼都有賣. 初中那清純時代, 就跟著比較會玩的同學去逛公館. 當時真的很清純, 揹著書包, 穿著制服, 幾乎不在攤子上吃東西. 小女生們頂多是四處攪和逛逛而已. 當時的三商百貨最熱鬧, 金石堂還沒有, 我們逛號角(書店)最多, 買卡片買書籤買些流行的小玩意, 很藝文的啦.


上了五專後年紀大了些, 公館對我來講都是用吃來串連的. 我最愛買切好一包的泰國芭樂, 路邊的煎包, 還有燒烤甜不辣丸子什麼的, 邊走邊吃邊逛, 真是輕鬆享受啊.


東南亞戲院的巷子裏也是最熱鬧的所在之一, 公館滷味那攤的老闆娘, 記憶中她大約嚐試過五六種以上的小吃, 都不成功, 改賣滷味後才生意好起來. 但因為她之前擺攤賣的小吃口味都普普, 所以, 即使她生意好了後, 我好像也沒買過她的滷味. 還有那個雜誌每次介紹的小李麻辣豬血糕, 我記得他也是半路出家賣豬血糕的, 現在生意也是好到不行. 我真的算資深的混公館的人, 因為, 一直不變的都有二十年的攤子我都還記得是哪幾家. 巷子中間賣臭豆腐麵線甜不辣的那家當然是老店, 我猜他們是賺翻了, 不過講好吃真的是還好, 但也有七十五分吧, 所以生意始終很好, 連現在回去逛公館我都還會去交關一下.


小時侯對東南亞巷子裏小吃和賣小東西的, 好奇得很, 因為他們總是換來換去推陳出新, 小吃講經典也講流行的, 台客愛的麵線臭豆腐鹹酥雞當然是跑不掉, 但可麗餅烤洋芋爆槳雞排東京燒這些有的沒的, 也很能挑起嚐新者的興趣哩. 我必買的一家潤餅攤子, 後來曾搬進了東南亞戲院的美食街裏, 但這二年回去美食攤經營得差, 這攤子好像也沒看見了. 很早前, 戲院口有時還會有些流動的小發財車, 也就這樣車上做生意, 印象最深的是, 我第一次買到泡沫紅茶, 就是在那樣的小車上, 我超有嚐新的勇氣的, 當然也因為實在逛太熟了, 什麼都吃得差不多, 有新貨當然要支持一下囉.


水源市場裏面其實也一堆小吃, 市場外兩側, 還是一堆小吃, 台灣人沒有小吃真的不行啦. 我很愛在水源市場外面攤上吃麵攤黑白切, 每次都可以辦一桌超豐盛的, 吃完又去對面攤子吃粉圓豆花, 那家也是非常有名美味的.


公館的小吃多, 小咖啡廳也多. 有段時間茶藝館也一堆, 我本人還在好幾家打過工呢. 公館和台大這兩站是連在一起的, 一路走過去吃過去沒什麼距離. 兩頭都一堆吃的, 因為學生多年輕人多, 最流行的東西總能在公館找到, 卻又比西門町賣得便宜.


公館的店家超多, 這麼多年有些開了有些關了有些又換了新店. 年紀大一點開始混忠孝東路信義路, 就開始冷淡了公館, 到現在當然就更淡, 但心情變得很懷舊, 每次回台灣時, 都一定要找一天去公館逛一下, 懷念一下, 唉哦, 人真的老了啦, 因為,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 就好懷舊咧. 不過, 想想, 有這些記憶, 真是一件美好豐富的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esanicole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